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834052
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即刻子宫体注射缩宫素5 U并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h,共2 h;B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即刻静脉注射缩宫素5 U并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h,共2 h。同时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次数,观察并记录术中加用缩宫素后即刻、30 s、2 min、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Pulse)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心率(Pulse)增快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注射缩宫素加持续静脉输入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 缩宫素; 给药途径;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5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2.027

    在中国,大约50%~60%的孕妇是通过剖宫产的方式产下新生儿,而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产后出血。临床上常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手术失血以及产后出血。缩宫素又名催产素,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但缩宫素常会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并危及生命,且和剂量呈正相关。临床上通常有两种途径给予缩宫素,子宫体肌注和静脉给予,本文拟通过研究缩宫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排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产妇,排除出现严重仰卧位低血压产妇。产妇年龄22~35岁,体重65~75 kg,身高160~170 cm,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期、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常规禁食8 h,无术前用药。患者入手术室后鼻导管吸氧2 L/min,开放上肢静脉,给予500 ml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充血容量,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患者左侧卧位,选择L2~3间隙为穿刺点,行硬-腰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1 ml,头端硬膜外置管4 cm,麻醉平面控制在T6~8。具体方法:所有产妇均在胎儿取出后即刻加用缩宫素,A组子宫体注射缩宫素5 U并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h,共2 h;B组静脉单次注射缩宫素5 U并持续滴注缩宫素10 U/h,共2 h(滴注的缩宫素浓度为10 U缩宫素滴入500 ml乳酸钠林格式液;单次注射缩宫素为缩宫素入墨菲式滴壶快速滴注)。

    1.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患者加用缩宫素后即刻、30 s、2 min、5 min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次数,包括恶心呕吐、寒战、心悸、面色潮红、头痛、呼吸困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比较

    B组使用缩宫素后30 s、2 min平均动脉压(MAP)均较使用缩宫素即刻有明显下降,使用5 min后,血压基本恢复到之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无显著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使用缩宫素后30 s、2 min血压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心率比较

    B组使用缩宫素后30 s、2 min心率均较前明显增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缩宫素后5 min,心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使用缩宫素后A组心率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使用缩宫素后30 s和2 min的心率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

    B组产妇应用缩宫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仍居产后出血的第一位,约占产后出血的2/3[1-2]。临床上常用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减少手术出血及剖宫产产后出血[3]。缩宫素又名催产素,因促进子宫收缩,迅速关闭子宫肌层创面的血窦,阻断血流效果确切,减少出血,广泛用于剖宫产手术。以前临床医生一直认为缩宫素安全、无副作用,然而缩宫素在临床使用期间缺乏正确合理的方法,使其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Dyer等[4]观察到缩宫素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心脏内缩宫素受体、心脏胆碱能神经元及NO等因素有关[5],但这只是假说,真正机制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系统研究。Thomas等[6]研究发现静脉注射缩宫素时常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并危及生命。缩宫素的副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Pinder等[7]研究了脊麻剖宫产时单次静脉5 U和10 U缩宫素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再次证实了缩宫素作用与剂量的关系。McLeod等[8]证实了这种不良反应在催产素短期内大量使用后更明显。早在2003年联合国CEMD组织(联合国秘密查询孕产妇死亡组织)就推荐单次较小的剂量为5 U[9]。然而,缩宫素应用于临床有可能会导致产妇有死亡的危险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2010年有外国学者报道快速静推或给予负荷剂量10 U缩宫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死亡,缩宫素的潜在风险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英国已不推荐使用该剂量[10]。因此,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问题应引起麻醉医生的高度关注,合理应用缩宫素将是提高产科麻醉安全的重要环节[11]。, http://www.100md.com(张伟娜 王世端 江)
1 2下一页